由於種族、性別認同、性別或社會經濟地位而成為少數族裔的個人,在許多疾病的患病率更高。 人類腸道微生物相在此種健康不平等中的作用是什麼?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25/e2017947118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持續的熱量限制可能對腸道微生物群產生顯著影響。 小鼠和人類的新發現表明體重減輕和代謝健康改善的效果可通過腸道微生物群轉移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663-4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在 COVID-19 感染的活躍期和恢復期期間,糞便樣本中存在 SARS-CoV-2 RNA。 然而,在恢復期,胃腸道和肝器官內幾乎不存在病毒抗原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1/06/13/gutjnl-2021-324280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腸道微生物群受肥胖和糖尿病的影響。 新發現表明,與配對的血糖正常女性相比,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超重和肥胖女性在妊娠 16 周和 28 週時腸道微生物群的差異很小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nmcd-journal.com/article/S0939-4753(21)00152-6/fulltext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自體免疫和 COVID-19 之間是否存在微生物聯繫? 在 COVID-19 患者和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微生物組中存在著一些功能相似性 想了解更多嗎? ow.ly/Bo0l30rKH0U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