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暴露於各種微生物環境的「骯髒小鼠」可以改進臨床前的人類免疫模型。與傳統的無菌小鼠相比,這些小鼠展示出更接近人類免疫系統的反應,有助於提高研究與臨床的相關性。 了解更多: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4-01842-9 校稿 WeiHsiang Lee
動物實驗發現,維生素D可抑制腫瘤生長,並改善免疫療法的效果;在人類資料中,維生素D受器的下游基因表現與更好免疫療法反應和生存率相關。機制上,維生素D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基因表現,從而改變腸道菌相,其中擴張的脆弱擬桿菌(B. fragilis),在維生素D抑制癌症的功效中有重要角色。 了解更多: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adh7954 校稿 WeiHsiang Lee、Ching-Hung Tseng
細菌性陰道炎可能導致胎兒早產,最新研究揭示特定關鍵細菌 了解更多: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msystems.01339-23 校稿 WeiHsiang Lee
持續進食的行為常因食物與大腦獎勵系統的連結所致,而益生元的使用不僅改善腸道微生物群,還有助於減緩食物對大腦獎勵系統的影響。 了解更多: https://gut.bmj.com/content/73/2/298 校稿 Chi-Yu Lai
糞便中發現口腔的細菌,表示腸道出事啦;腸道微生物群的動態變化及其對整體健康的影響 了解更多: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680-3#Sec8 校稿 Chi-Yu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