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腸道感染會增加微生物組對後續感染的抵抗力。 新的研究顯示了宿主可以利用牛磺酸(taurine)作為營養物來滋養和訓練微生物組的過程,從而增強其對後來感染的抵抗力 想了解更多嗎? ow.ly/yGRm30rt3li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中風和阿茲海默症涉及神經發炎反應和腸道健康。在中風病人身上發現了哪些腸道微生物相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阿茲海默症的認知功能障礙有何影響?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ns.13613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全球的範圍上都在增加,營養是其處置的主要方式。 一些人體研究表明,維生素D3透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相和表觀遺傳學,在IBD中扮演關鍵角色。 想了解更多嗎? http://ow.ly/OdXZ30rtc7E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腸道菌群可以調節肝臟中的免疫細胞。 新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腸道菌群具有獨特的代謝組學特徵,並可調節周邊免疫反應 想了解更多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422-7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
表觀基因組是否應納入腸道微生物相與1型糖尿病的緊密關聯之間?看看目前科學家在這個新興領域上達成與未達成的共識 想了解更多嗎? ow.ly/ijz630rsona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Megan 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