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關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病人,其病情被腸胃科醫師告知已獲得控制但呈持續有消化性症狀的飲食隨機對照試驗。在試驗中發現短期低FODMAP(可發酵性的寡糖、雙糖、單糖以及多元醇) 飲食可減輕症狀,但不會改善發炎的症狀。 想了解更多??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6508519413668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科學家最近開始探索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之外的其他益生菌的潛力。小鼠中的新證據表明,丁酸梭狀芽孢桿菌(一種產生丁酸鹽的益生菌)通過抑制 Wnt/β-catenin 訊息傳遞鍊與改變腸道菌群達到抑制腸道腫瘤發展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 http://ow.ly/BnYK30pUgNQ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最近的研究已將腸道微生物相與骨骼肌質量的關係連接了起來。 這份來自FrontPhysiol的迷你評論指出腸道細菌短鏈脂肪酸產量的增加可能對人體骨骼肌質量和身體功能產生積極影響 想了解更多?? http://ow.ly/RMW630pX5uM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腸道微生物相的豐富度偏低與胰島素抗性有關。 現在,神經酰胺已成為這種關係中的新角色:在肥胖的病患體內,高濃度的這種鞘脂與腸道微生物相的改變有關。 想了解更多??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605240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
全球仍有大量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相未得到充分探索。 在這裡,科學家使用多組學的方法分析了來自印度兩個不同地點的110名健康個體的腸道微生物相。 想了解更多?? https://t.co/YLUvBXfzv2?amp=1 校稿 WeiHsiang Lee 小編 Lance Chen